技術團隊
一氧化氮技術
一氧化氮技術 您現在的位置:雷奧生技 >> 技術研發 >> 一氧化氮技術

一氧化氮技術
國際學界最高授權機構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研究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對“1998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給獎頌詞譯文摘要
尊敬的羅伯•佛契哥特(Robert F.Furchgot)、路易士•伊格納羅(Louis J.Ignarro)、弗裏德.穆拉德(Ferid Murad)教授:
  你們發現了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統作為信號分子,不僅解釋了一些早期藥物如硝化甘油擴張劑之作用機理,同時也開闢在不同疫病之治療與診斷上一條康莊大道。你們的研究造就了醫學研究一個全新領域,本人僅代表卡洛琳斯卡醫學研究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致上誠摯之恭賀,並請你們三位接受由瑞典國王所頒授之本年度諾貝爾獎。
諾貝爾委員會在給獎頌詞中說,三人的這項研究結論“帶動全球各地眾多不同實驗室朝氣蓬勃的研究活動。”評審團表示:“這是首度發現一種氣體可在人體中成為訊號分子。”頌詞中說:“在氮燃燒時所形成的普通污染物一氧化氮,竟對人體器官行使重要的功能,這項發現令人驚訝。”這項結論可以說敞開一氧化氮用途的大門,它可作為對抗污染的武器,也可成為血壓的調節器,或看管血液分流到不同器官。一氧化氮是一種氣體,可在有機體傳輸訊號,使訊息從人體某一部份傳至其他部份,並調節血壓與血液的流通。對其運作的瞭解導致對許多新藥的研發。
  負責遴選的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表示,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尤其顯現在治療心臟疾病、休克、肺病、癌症,以及對抗性無能的新藥發展上。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學家米雪桑女士說:“得知一氧化氮是一種鬆馳因數是很重要的貢獻。“
史坦林德爾教授代表瑞典諾貝爾委員會發表授獎頌詞
1998年12月10日

NO技術的歷史發展
  一氧化氮最開始是韓弗理•大衛(Humphrey Davy) 於1935年在研究“笑氣” (一氧化二氮)時發現的。一直被認為是吸煙、汽車尾氣及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有害的無機氣體。
  1980年,美國科學家佛契哥特(Furchaout )在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小分子物質,具有使血管平滑肌鬆馳的作用,後來被命名為是一種不穩定的生物自由基。最終被確認為是NO。
  1987年,穆拉德(Moncada)等在觀察EDRF對血管平滑肌舒張作用的同時,用化學方法測定了內皮細胞釋放的物質為NO,並據其含量,解釋了其對血管平滑肌舒張的程度。
  1988年,Polmer等人證明,L-精氨酸(L-argi-nine , L-Arg)是血管內皮細胞合成NO的前體,從而確立了哺乳動物體內可以合成NO的概念。
   1992年NO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明星分子”。時隔5年,美國科學家Murad(穆拉德),Ignarr(伊格納洛)和Fuchgot(佛契哥特)等由於對“一氧化氮作為心血管系統的信號分子”研究的傑出貢獻而榮獲1998年度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們的研究揭示了氣體分子在生物體中的信號傳導作用,從而激起了全球醫學界、生物學界以及化學界對一氧化氮的研究熱潮。
  Murad(穆拉德)博士,是蘇州雷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在世界各地擁有世界頂尖的技術研究團隊和尖端的實驗室,把“一氧化氮”技術成功應用於實踐,在醫學界享有“一氧化氮之父”的美稱,也是知名新藥"偉哥"的理論發明者之一。偉哥是輝瑞藥廠的注冊商標及產品。

NO技術平臺
一氧化氮作為一種信號傳導分子,它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 非酶生性一氧化氮
非酶生一氧化氮來自體表或攝入的無機氮的化學降解或轉化。擴血管藥物如硝酸甘油依賴半胱氨酸的硫基生成一氧化氮,硝普鈉通過化學還原反應釋放一氧化氮。
2) 酶生性一氧化氮
NO的升高是由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達水準調控的。人體組織中有三種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經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內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它們分別分佈於神經元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還原型輔酶Ⅱ作為輔助因數提供電子、由黃素單核苷酸、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四氫生物蝶呤和鐵傳遞電子,生成中間體對羥基-L精氨酸,最終形成NO和瓜氨酸。


NO技術是根據NO在細胞、組織的來源以及生成機制,即酶生性與非酶生性NO來源。對其NO水準進行合理調控,提高細胞、組織的抵抗損傷以及自我修復能力和系統的整體功能,進而可以增強心、腦血管功能,免疫系統功能、消化系統功能,呼吸和中樞神經等系統之功能,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態。

NO技術的應用領域
1) 對心血管系統的調控:促進血液迴圈,保持血管潔淨流暢,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 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調節肺循環阻力血管,舒張支氣管,預防肺部疾病的發生。
3)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保護胃腸粘膜,調節胃腸道功能。
4) 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信使:促進睡眠、增強記憶和學習能力、精力充沛。
5) 參與免疫以及炎症反應以及對腫瘤的雙重作用:增強免疫力、抗發炎、抑制癌細胞增殖。
6) 泌尿及生殖系統:增強膀胱肌肉運作及促進勃起功能。

版權聲明 | 聯繫方式 | 合作機會
Copyright © 2011 蘇州雷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1015696號-1 技術支援:仕德偉科技